控制柜冷却装置技术信息
2-2。制冷剂
本节介绍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的作用和类型。
(1) 什么是制冷剂?
简单地说,冷媒扮演着热载体的角色。使用制冷循环,在“ 2.1 制冷循环”一节中起重要作用的冷媒可用于将热量从低温位置传递到高温位置。
(2)冷媒种类
氨、二氧化碳、碳氟化合物等用作制冷剂,但氟碳化合物是空调设备和工业冷却系统中最常用的制冷剂。
作为制冷剂的氯氟烃(fluorocarbons)的发明导致了制冷技术的飞速发展。碳氟化合物有效地传递热量,并且无毒无味。它们在冷却设备中用作制冷剂的用途迅速普及,因为它们不易燃、不易爆、不易燃(某些除外),并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腐蚀性。
然而,人们发现,CFC(特定碳氟化合物)和 HCFC(替代碳氟化合物)等基于氯氟烃的制冷剂中的氯已到达地球的平流层,破坏了阻止紫外线传播到大气中的臭氧层。结果,它们的制造和使用被完全禁止(1995 年)。随后,正在审查越来越多地使用 HFC(新替代物质)作为替代制冷剂,因为它们也被发现对全球变暖有影响。目前,制冷技术领域正在开展替代氯氟烃类制冷剂的物质研发工作。其中有异丁烷和二氧化碳(CO2)等物质,它们是天然存在的天然制冷剂,因此备受关注。
分类 | 制冷剂编号 | 臭氧层破坏系数 (ODP) |
全球变暖潜能值 (全球升温潜能值) * |
评论 |
---|---|---|---|---|
CFC | R12 | 1 | 10900 | 1996年停产 |
氟氯烃 | R22 | 0.055 | 1810 | 计划于 2020 年停止生产 目前,产量处于可控状态 |
氢氟碳化物 | R134a | 0 | 1430 | |
R32 | 0 | 675 | ||
氢氟碳化物 混合 |
R407C | 0 | 1770 | |
R410A | 0 | 2090 | ||
重油 | R1234yf | 0 | <1 | 全球变暖潜力较低,作为碳氟化合物的替代品很受欢迎。 轻微可燃性 |
天然冷媒 | R717 (氨) |
0 | 1 | 有气味,有毒。 |
R744 (二氧化碳) |
0 | 1 |
*100 年积分值,假设 CO2 的基数为 1.0(IPCC 第 4 次报告)
(3)碳氟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1) 破坏臭氧层
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人指出,人工生产的氯氟烃(CFC)会破坏臭氧层。大多数CFC曾用于空调、冰箱、喷雾剂等,并大量释放到大气中。氟氯化碳在地面附近很难分解,因此它们通过大气流到达平流层。当输送到海拔40公里左右的平流层时,氟利昂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气。这种氯作为催化剂,依次破坏臭氧。除氟氯化碳外,还有其他几种物质会消耗臭氧层,灭火器中使用的哈龙等物质释放的溴也会破坏臭氧层。
(2) 导致全球变暖
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具有将从海洋、陆地等地球表面传播到地球外部的热量积聚到大气中并返回到地球表面的性质(温室效应)。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由于工业活动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以及水泥的大量生产,大量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由于森林砍伐和其他因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温室气体的快速增加,强化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加了大气对热量的吸收,结果,自20世纪中叶以来,气温开始上升。
这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主要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氯氟烃。
二氧化碳是对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仅次于二氧化碳。当湿地、池塘和稻田中死去的植物分解时会产生甲烷。此外,在开采天然气时也会产生。
虽然氟碳化合物的绝对量很少,但它们的全球变暖潜势却非常高,而具体的氟碳化合物R-12的值是二氧化碳的10000倍以上,所以即使是少量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变暖的推进,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面积增加,导致厄尔尼诺、干旱、暴雨、热浪、飓风等全球范围内的异常天气。
上一项:2-1。制冷循环
下一个项目:3-1。保持控制柜内的适当环境
我们将为您快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