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氟烃对环境影响
臭氧层破坏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指出了人工生产的物质氯氟烃 (CFC:也称为氟利昂) 破坏臭氧层的可能性。许多氟利昂曾经用于空调,冰箱,喷雾等,并且大量释放到大气中。由于氟利昂具有难以在地面附近分解的性质,因此它通过大气的流动到达平流层。当被携带到海拔40公里附近的平流层时,氟利昂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下分解并产生氯。这个氯作为催化剂,一个接一个地破坏臭氧。除了氟利昂之外,还有一些物质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也会被用于灭火剂的哈龙等物质释放的溴破坏。

全球变暖
大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具有将热量从地球表面 (如海洋和陆地) 积聚到大气中并再次返回地球表面的性质 (温室效应)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由于工业活动导致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水泥的大量生产等,大量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来源。由于森林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这种快速增加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并且由于大气中热量的吸收增加,自20世纪中叶以来温度开始上升。这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主要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利昂气体。二氧化碳是对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当湿地,池塘和稻田中的枯萎植物分解时会产生甲烷。除此之外,开采天然气的时候也会发生。随着全球变暖的进展,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区域增加,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异常天气,如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大雨,热浪和气旋。

氟利昂温室效应
氟利昂也用于我们生活中的附近,但氟利昂大致分为特定氟利昂和替代氟利昂两种。最初开发的CFC (氯氟烃) 和后来开发的HCFC (氢氯氟烃) 是特定的氟利昂。由于特定的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有必要转换为新的氟利昂,因此开发了替代氟利昂HFC (氢氟烃) 。
HFC不含氯,因此不会破坏臭氧层,但已知其温室效应是CO 2的数百倍到数千倍。
冷媒 | CFC-12 (R12) |
HCFC-22 (R22) |
HFC-410A (R410A) |
HFC-407C (R407C) |
HFC-134a (R134a) |
HFC-32 (R32) |
CO 2 (R744) |
HFO-1234yf (R1234yf) |
---|---|---|---|---|---|---|---|---|
氟利昂 或者 无氟利昂冷媒 |
氟利昂 | 氟利昂 | 替代 氟利昂 |
替代 氟利昂 |
替代 氟利昂 |
替代 氟利昂 |
氢氟碳化合物 替代冷媒 |
氢氟碳化合物 替代冷媒 |
臭氧 破坏系数 (ODP) |
1 | 0.055 | 0 | 0 | 0 | 0 | 0 | 0 |
地球 全球变暖系数 (全球升温潜能值) |
10,900 | 1,810 | 2,090 | 1,770 | 1,430 | 675 | 1 | <1 |